海棠文学 - 经典小说 - 丧夫后,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在线阅读 - 丧夫后,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 第120节

丧夫后,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 第120节

    “皇叔,朕明白。”皇帝道。

    他想弄死萧淮吗?想,做梦都想。但是现在不能,他也做不到。

    肃王嗯了一声,然后起身,“我今日来就是跟皇上说说话,没事了我走了。”

    他迈步往外走,皇帝起身道:“焦康盛,送送肃郡王。”

    焦康盛连忙过去扶上肃郡王往外走,皇帝坐在那里皱着眉思索。

    唐书仪不知道唐国公的“催生”工作,已经开始进行,第二日她带着萧玉珠去湖光榭,昨日她约了南陵伯夫人还有向大将军夫人,在会馆打牌。

    到的时候,南陵伯夫人和向将军夫人还没到,她就先带着萧玉珠去“办公室”,刚坐下翠云就过来报,“有人求见,说是西北来的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眉头微皱,然后道:“请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第241章 个个龙精虎猛的

    翠云退出去,不一会儿带着一个身材颀长,一身锦袍的二十多岁男子进来了。等翠云退下,男子抱拳朝唐书仪行礼,“末将白向晨参见侯夫人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疑惑地看他,“你是?”

    “末将是侯爷亲信,”白向晨道:“侯爷让末将带了500名精锐从西北过来,保护夫人和县主。末将前几日就到了,只是没有机会参见夫人。”

    说着他拿出一封信递给唐书仪,“这是侯爷给您的信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接过信,嘴里问:“鲁志国你可认识?”

    “认识,鲁志国也是侯爷亲信,只是我们二人是分开行事的。鲁志国不知道末将带兵回京的事情。”白向晨道。

    唐书仪不得不说萧淮做事谨慎,上京的权贵人家,可以请护卫但不可以养私兵,更何况萧淮从西北派过来的兵,更是不能让人知道。且这段时间,皇帝肯定派人盯着永宁侯府,白向晨不直接到府上求见也是对的。

    撕开信封,拿出信纸展开,还是苍劲有力的字迹,上面写道:

    夫人,皇帝之前就对我戒备良多,此次我攻打柔利国,如若凯旋,皇帝必然想除去我。玉宸玉铭我会接到西北,现我只忧你与玉珠安全。所以,派500精锐回京,护你们母女左右。白向晨与我是过命交情,可信,他和500精锐,任夫人调遣。

    另,夫人小心太傅和大皇子,三年前jian细出自太傅府。府里的两名妾室是敌国jian细,用于栽赃我,夫人除之即可。大皇子一派,夫人小心他们就是,切莫轻举妄动,一切等我回来。

    我不在京中,夫人若有难事可去找谢六,谢家会鼎力相助。

    落款萧淮。

    唐书仪合上信,然后把它又装回信封。

    萧淮说jian细出自太傅府,唐书仪一点也不意外,当初知道萧淮的两名妾室,是jian细的时候,她就猜测真正的通敌的,应该是大皇子一派。

    当初,萧淮的手下武威将军的夫人,无意中说出萧淮的两名妾室,在西北一直被萧淮派人看着,她就怀疑两人有可能是jian细,然后就对二人进行了刑讯。

    结果还真是,两人是柔利国吕将军的人,她们通过卖身葬祖父母,被萧淮的一个手下程玉泉买了回去。后来,程玉泉看上了萧淮的马,就用她们两个跟萧淮换了马。

    但是萧淮并没有碰她们,还专门让人看管着两人。后来萧淮战死,两人被一个叫苏丙仓的人送回了上京。经过调查,这苏丙仓跟二皇子有关系。当时,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二皇子府。

    但是唐书仪怎么分析都觉得,二皇子应该是替罪羊,因为他没有必要,也没有能力跟敌国勾结。当时,她就猜测真正跟敌国勾结的,应该是大皇子,只是没有证据。

    现在萧淮这么说了,那么如果查一查程玉泉和苏丙仓,与大皇子一派的关系,应该可以查出些东西。

    不过萧淮既然这样说了,应该是已经掌握了证据,她就不要轻举妄动了,以免打草惊蛇。

    唐书仪让白向晨坐下,问了他不少关于西北的事情。虽然基本相信他就是萧淮的亲信,但还是小心为上。

    一场看似随便的闲聊,实际是考察的谈话结束后,唐书仪完全相信了白向晨,然后两人开始商议,500精锐如何处置。

    唐书仪想了想道:“500精锐,200进侯府。化整为零,扮作侯府的下人,混进府中,一日进五人。剩下的300人,住进侯府别院待命。”

    “夫人考虑得周详。”白向晨道。

    “好,你先回去,回头我让人跟你联系。”唐书仪道。

    白向晨朝唐书仪抱拳告辞,然后如其他宾客一般,在会馆花了大把的银子,享受一番后才走。

    这边唐书仪一颗心安稳了不少,手里有人,若是有一天狗皇帝做出过激的事情,她和玉珠就是逃跑也有依仗。

    不过,逃跑是下下策。看萧淮的意思,暂时没有造反的想法。而他不造反,皇帝还要用他打柔利国,应该不会在还用他的时候杀他,或者用她和玉珠威胁萧淮。

    萧淮跟皇帝之间的对决,应该会在战争之后。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第二日,唐书仪就让赵管家去与白向晨接洽,晚上的时候赵管家回来了,一脸兴奋。

    给唐书仪行了礼,他汇报道:“白参将带来的500人,现在驻扎在城外百里的南杏山上。夫人,小人见到了那些士兵……”

    赵管家兴奋得脸都红了,他接着道:“那些士兵个个龙精虎猛的,小人还试了试他们的身手,不能说以一抵百吧,抵个几十绝对能的。”

    他也是从军中出来的,一看那些士兵就知道是精心挑选的。如此可见,侯爷对侯夫人的心依旧啊!

    唐书仪听了他的话,也很是高兴。手里有得力的人手,底气就足。她道:“他们进府和进别院都化作小厮,每日五人。这些天的吃食等一应供应,都从城外的庄子上出,要隐蔽。”

    “小人明白。”赵管家连忙道。

    唐书仪点头,“近些日子要辛苦赵管家了。”

    赵管家连忙道:“都是小人应该的。”

    赵管家又行了个礼离开,唐书仪又长长地舒口气。其实萧淮活着对三个孩子来说,绝对利大于弊。

    现在虽然因为他的死而复生,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。但这些麻烦,若是以后萧玉铭接手西北的军权后,一样会有,不过是推后些日子罢了。

    皇权和权贵家族的强大,本身就处于对立面。皇室忌惮朝臣的强大,但朝臣都想手握权柄,家族绵延不息。最终就要看谁的手段高明了。

    而且,萧淮活着,萧玉铭成才的路会顺畅很多。

    对于萧玉宸和萧玉珠来说,萧淮就是他们最大的后盾。做什么事情,有个强大的爹,都底气十足。

    只是她自己的日子,以后估计不会如现在这般自在了。

    正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,翠竹过来了,说是萧成明来了。唐书仪起身去前院厅堂,见礼后坐下,她问:“叔父近日可好啊?”

    萧成明忙说:“好好,就是有些事情我想跟你说道说道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大致能想到他想要说什么,无非就是他们来了上京,亲没有正式地认,以后如何也没有说清楚,他们心里忐忑。

    唐书仪本想等他们来了后,就认亲然后分给他们些财物,以后把他们当成侯府的旁支相处。但是现在萧淮没死,萧淮才是他们的血亲,一切还是等萧淮回来再说吧。

    她不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。

    第242章 谁又容易呢?

    家里多个男人,真是一件让人很不愉快的事情。就拿萧易元及他一家的事情来说吧。若是没有萧淮,唐书仪想分他们多少财产,以后怎么相处等等的事情,都是她一人说了算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萧淮没死,她就得想,把老侯爷剩下的资产都给萧易元他们,萧淮会怎么想?会嫌多还是嫌少?

    所以,她索性不管,等萧淮回来后,让他处理。反正萧淮才是跟萧易元他们有血缘的人。

    所以,听萧成明说有事情想要跟她说道说道,唐书仪就道:“叔父,你们安心在那个宅子里住下,平时有什么需要就跟管事说,其他的事情就等萧淮回来再说吧,他是一家之主。”

    “是…是这个理。”萧成明道。

    其实有些事情,他更想跟唐书仪讲,让唐书仪下决定。他觉得,比起唐书仪,萧淮更不好说话一些,那可是带领千军万马打仗的人啊。想想他心里就憷。

    再说,有些事情萧淮与萧易元一家,天生就是对立的。

    唐书仪看出了他的为难,但当做没有看到。有些事情没有对错,但站在了不同的立场,利益不同,就没办法达成共识,最终只能是谁弱谁让步。

    但对于萧易元一家来说,让一步或许会得到更多,只看他们能不能看明白了。

    “我大嫂…就是大勇娘。”

    萧成明还是想说一说,唐书仪也就听着了。就听他又道:“我大哥去参军的时候,我只有十一二岁,一家子洗衣做饭cao持家务,大嫂她一天下来就没有闲的时候。那年农忙,她挺着肚子还要下地干活。后来逃荒,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,大嫂带着我们赶路找吃食,还要照顾父母……”

    萧成明长长地叹口气,“真真是什么罪都受了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本不想再管这事儿的,但听他这样说,觉得有些话她就不能不说了。

    也叹口气,她道:“叔父,我知道你们那些年吃了不少苦,但是,我婆婆的日子也不是多容易。”

    萧成明听了她的话一愣,就听她又道:“不说别的,我婆婆是武阳伯府嫡女,从小锦衣玉食、被全家人宠着的大小姐,嫁给了老侯爷后过的是什么日子?夫君常年在边疆,家里有个什么事情,都得靠着娘家帮衬。叔父,说句不好听的话,没有我婆婆,没有武阳伯府的帮衬,就没有现在的永宁侯府。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萧成明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。

    “叔父,”唐书仪又道:“你知道这次萧淮在前线打仗,为了他能无后顾之忧,我父兄都做了什么吗?他们为了不让人抢萧淮的功劳,为了不给别人害萧淮的机会,都跟皇上对上了。由我想到我婆婆,当年老侯爷在前线打仗的时候,武阳伯府必然也是如此做的。”

    “叔父,”唐书仪看着萧成明有些凄然地说:“人活在世,谁又容易呢?”

    萧成明哑口无言,唐书仪叹口气,“看我,跟您诉起苦来了。”

    萧成明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,只能道:“是…是都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就是跟您说说,最后如何定论,还是要看萧淮如何说。”唐书仪道。

    “是,是是,等萧淮回来再说吧。”萧成明忙道。

    唐书仪又道:“你们在那宅子里安心住下,萧淮也不是不讲理的人,都是一家人。”

    萧成明点头,“是是,你说得对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又跟他聊了几句,萧成明就告辞离开了。唐书仪跟坐在她身边的萧玉珠说:“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底线,底线之上,我可以随和,可以吃些亏,但碰触道底线我就不好说话了,也会寸步不让。”

    萧玉珠若有所思地点头,唐书仪又跟她说:“关于你祖父前边那位和你祖母之间的事情,我们的底线就是,论付出你祖母不比那位付出的少,所以她的位置,谁也别想争,谁也不能动。”

    萧玉珠若有所思地点头,过了一会儿她问:“爹爹跟您的想法会一样吗?”

    唐书仪摇头,“这个就不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如果萧淮跟她的想法不一样,那他们两个铁定三观不合。

    “唉!”萧玉珠长长地叹口气,“也不知道爹爹什么时候回来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没有说话摸了摸她的头,萧淮永远不回来才好呢。

    这边,萧成明回了他们住的宅子,正碰上要出去的萧易元,他把人叫到屋里说:“刚才我去了侯府,见到了侯夫人,跟他讲了你奶奶的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萧易元听后眉头微皱,然后问:“侯夫人如何说。”

    萧成明把唐书仪的话讲了一遍,然后叹口气道:“你说这咋办?谁都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萧易元看着萧成明认真地说:“二爷爷,接下来我说的话,您可能会觉得我不孝,但我还是得说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。”萧成明苦着脸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