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 - 经典小说 - 丧夫后,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在线阅读 - 丧夫后,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 第56节

丧夫后,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 第56节

    而这时孟秀珍却哭着说:“我为别人想,谁为我想?”

    梁健安忽然觉得很没意思,摆手道:“好,你想和离就和离吧,以后你是死是活,跟我们梁家没有任何关系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拿起孟秀珍准备好的笔,在和离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又咬破手指,按上了自己的手印,然后道:“滚吧。”

    孟秀珍见他签了字,心里一阵高兴,连忙过去把和离书收起来,然后笑着跟梁健安说:“夫妻一场,我也愿你来生能投个好人家。”

    说完,她拿着和离书转身离去。对梁健安,当初刚成亲的时候有些情谊,但这么多年两人吵吵闹闹,那点子情谊早就被消磨殆尽。他死,她真的没有一点不高兴。

    而刚才牢狱里发生的事情,很快梁贵妃就知道了,她气得摔碎了一整套茶具,然后眯着眼睛道:“就让她再多活几天吧。”

    若不是他们现在正在风口浪尖上,不能再死人了,她定然让那孟氏马上死,死在他弟弟前边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孟秀珍拿着和离书,回了梁府。站在华贵的梁府大门前,她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其实曾经,她还是想跟梁健安好好过日子的,但谁知最后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。

    呼出一口气,她迈腿进了梁府大门,回了自己的院子。然后就开始让丫鬟婆子清理她的嫁妆,把屋里的东西都打包。又吩咐人收拾她在上京的一处私宅,以后她就住在那里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立女户的事情,想来求一求她的祖父是可以做到的。她有嫁妆有钱,孟家又不是绝对不管她,以后单独在外边住,说不定更自在。

    第110章 到时候可真是糊涂账

    虽然古代信息闭塞,但大家族都有自己的信息渠道,梁健安要被处死,梁家全家都要打包回乡,在这个时候,梁二夫人孟秀珍跟梁健安和离的事情,上京上层圈子的人,很快就都知道了,唐书仪也一样。

    赵管家来汇报这个消息的时候,唐书仪他们刚用过晚膳,一家四口正在聊天。听到这个消息,唐书仪沉默了一会儿道:“能豁得出去的人,日子就不会过得太差。”

    只是,命能不能保住,就要看她自己的能耐了。

    兄妹三人都不太理解她这句话,唐书仪跟他们解释道:“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,为了自己过得好,一切都可以抛弃,这样的人自然能过得好。只是一般人做不到,因为过不去心里那道坎。”

    萧玉铭和萧玉宸都明了地点头,萧玉珠还是似懂非懂,唐书仪跟她讲:“孟秀珍这个时候选择和离,无非就是不想离开上京,不想到穷乡僻壤的地方生活。这无可厚非,谁都想过好日子。但是,她跟梁健安和离,她的两个女儿没有了父亲,又没有了母亲在旁边,以后的日子会如何艰难,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而且她和离,也会影响孟家整个家族女眷的名声。一般人,大概都会因为这些因素犹豫,最终选择跟梁家回乡。但孟秀珍却抛弃了她的女儿,不在意孟氏整个家族女眷的名声,只要自己能过得好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,别人会有闲言碎语啊,还有孟氏族人也会怨怼她啊!”萧玉珠道。

    唐书仪笑了一下,“不在乎啊,不在乎那些闲言碎语,也不在乎别人怨怼与否,只要她不在乎,就没什么能伤得了她。”

    萧玉铭这时说:“她也是个狠角色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她的好日子能过多久,就要看她的能耐了。”唐书仪道。

    萧玉宸脸上带着漠然,道:“梁贵妃应该不会放过她,只不过现在不适合让她死罢了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欣慰地点头,两个儿子都成长了不少,她又道:“以后都离孟秀珍远远的,不是怕她,而是没有必要因为她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”

    兄妹三人都认真地点头,唐书仪叹口气又道:“虽说我们之前跟梁家就势同水火,但这一次梁健安死了,我们跟梁贵妃和二皇子之间的仇怨,就更深了。以后,只要关系到二皇子和梁贵妃的事情,也一定要当心。”

    兄妹三人都知道事情的轻重,再次认真地点头。

    “不过也没有必要怕他们,”唐书仪又道:“他们顾忌的事情,要比我们多。”

    二皇子要争皇位,他的个人风评,在皇帝心中的形象位置,朝中势力的权衡等等,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。但他们却不同,他们目前要做的事情,就是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,让三个孩子赶快成长起来。

    需求少,顾忌的事情就少,面对问题的时候,更容易决断。唐书仪现在就一个原则,我安心过我的日子,不去招惹别人,但谁也别来招惹我。

    说完这事儿,唐书仪又说起了关宜年来侯府的事情,“说是明日过来,院子我都让人给收拾好了,以后玉宸你多跟他交流就是。”

    萧玉宸点头称好。

    第二日辰时初刻(早上八点来钟),关家的马车就到了,门房的人知道今日关家的人要来,很顺利地放他们进了侯府,赵管家亲自带着关有根和关宜年去见萧玉宸,一个管家嬷嬷带着关大嫂去见唐书仪。

    唐书仪这个时间,正在书房看账册,年底的时候,侯府所有产业要盘账,她得做好准备。听到关家的人到了,她放下手中的账册,笑着去了小花厅。

    关大嫂见到她又要下跪行礼,唐书仪忙拦了,然后两人坐下说话。聊了一会儿,唐书仪道:“大嫂子,你可有之前村里人的消息?”

    关大嫂不傻,知道唐书仪这是打听萧家人的情况。心里一阵感慨,她道:“没有,当年到处打仗,又赶上灾荒,村里人都出去逃荒了。你是不知道逃荒的那个日子……”

    说起来,她眼中都有些湿润,擦了下眼角她又道:“卖儿卖女,饿得很了,吃人的都有。当初从村里出来的时候,我们跟萧家还是一路,但后来遇到了山匪,大家四散逃命就走散了。再后来,就没有了音信,想来是……”

    她又叹口气,“不然老侯爷找那么长时间,怎么都没有找到?”

    唐书仪也跟着叹口气,但她知道,萧家人没有死,后来还闹出不小的纠葛。

    “总归都是传言,我再让人找找。”唐书仪道。

    早点找到,早点解决,不然总是搁在她心里。

    关大嫂则觉得侯夫人太心善了,萧成昆和萧淮都死了,她一个萧家的儿媳妇,就是对当初村里的萧家人不闻不问,别人也说不出什么。

    而唐书仪今天跟关大嫂说这事儿的目的之一,就是让关大嫂知道,当初老侯爷下了力气找萧家人了,没有找到,而且是听说萧家人都死了,才又娶妻的。他不算抛妻弃子。而且,老侯爷就是成亲后,也一直在打听他们的消息,就是现在她也在想办法找人。

    到时候关家人就是证人。

    又聊了一会儿,关大嫂就提出想去前院看看关宜年住的地方,唐书仪让翠云带着她去了。

    关宜年住的院子,就在萧玉宸的清风苑旁边,自然是不差的。关大嫂见院子里花花草草还有假山应有尽有,屋里摆放的东西也都是她没有见过的,整间屋子看着不是多富丽堂皇,但就是说不出的精致好看。

    关大嫂再次连连说侯夫人是个好人。

    翠云把她送到地方就走了,关宜年在萧玉宸那里,此刻屋里就剩下他们夫妻两人。关大嫂跟关有根说起了,唐书仪问她萧家人的事情,然后道:“侯夫人真是个大善人。”

    关有根掸了掸身上不存在的灰尘,轻轻地坐在那铺着锦缎垫子的椅子上,叹口气说:“当初老侯爷找了那么多年都没有找到,估计凶多吉少。”

    关大嫂小心的摸了一下那七彩屏风,道:“也是那位婶子没福气,若是能跟老侯爷团圆,这泼天的富贵不就是她的。”

    “说那都没用,”关有根道:“要是人没死,真的找到了,到时候可真是糊涂账。”

    关大嫂重重地叹口气。

    第111章 可以去探探口风了

    关宜年比萧玉宸大了几个月,同龄人又都是读书人,比较有共同语言。聊了一会儿,萧玉宸觉得关宜年虽然并没有名师教导,但是对知识的见解很通透,而且因为是从底层出来的,对民生了解得更透彻。

    而关宜年觉得,萧玉宸这种从小就在最好书院读书的人,跟他就是不一样。他学的东西更系统,见解也更深刻,且毕竟出身侯府,对朝政了解得更多。

    总之两人相互欣赏,聊得很开心。

    关宜年因为刚来,很多东西都要收拾,两人聊了一会儿,他就回了侯府给他准备的院子。关有根夫妻见到他,再次耳提面命,侯府对他们家有大恩,以后要好好报答之类的话。

    这些话关宜年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,但他还是认真地点头。侯府确实对他们家有大恩,可以说没有侯府,就没有他们家的现在。

    关有根夫妻没有在侯府呆太长时间,就回去了,自此,关宜年留在侯府跟萧玉宸一起读书。

    又过了几天,唐国公要带着萧玉宸去拜见方大儒,也带上了关宜年。唐书仪在他们走后,心里还有些紧张,怕方大儒看不上萧玉宸的文章。

    而萧玉宸他们这里却是很顺利。

    方大儒对萧玉宸是有些了解的,有些迂腐,也不太懂变通。但这一次看了他的文章,又考教了他些知识,发现这位永宁侯府的世子跟以往大不同了,对问题的见解开阔了很多,甚至还有些独到。

    他看向坐在一边的唐国公问:“永宁侯府又给世子请了名师不成?”

    唐国公见他对外孙很满意的样子,脸上带了自豪,嘴角的笑也有些得意,“没有请名师,想来是这孩子长大了,开窍了。”

    方大儒点头,然后又看着萧玉宸道:“你自小在上林书院读书,基础牢固,现在缺的是眼界和见解。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,我建议你能出去游历一番。书香世家的子弟,都有出门游历的传统,原因是游历更能开阔眼界。”

    萧玉宸若有所思地点头,唐国公也在皱眉思考。

    这时方大儒又道:“距离下次科举还有两年时间,若是你明年出去游历,回来后再巩固下知识,科考应该有望。”

    萧玉宸听后,起身朝方大儒行礼,感谢他的教导。方大儒朝他摆了下手,又看了看关宜年的文章,考教了他的学问,对他也还算满意,最后也是建议他出门游历。

    在方大儒这里待了一个上午,三人才离开。唐国公有事情要回国公府,临别的时候跟萧玉宸说:“方大儒的建议我觉得很好,过了年你就出孝了,也可以出门远行了。回家跟你母亲好好商量商量。”

    萧玉宸点头,扶着唐国公上了马车,又看着马车离去才和关宜年上了侯府的马车。两人今日从方大儒这里,都受益匪浅,且对游历的事情都蠢蠢欲动,一路上都在讨论此事。

    到了侯府,关宜年回了自己的院子,萧玉宸去世安苑见唐书仪,跟她说了方大儒建议他游历的事情。

    唐书仪听后没有犹豫地说:“出门游历很好,过了年你就出发,若是可以的话,与关宜年同行最好。”

    两个人,有个伴让人放心一些。

    “儿子回去跟他商量商量此事。”萧玉宸道。

    唐书仪嗯了一声,端起茶杯喝茶,然后好似不经意地问:“你们今日去方大儒那里,可有见到与你年龄相仿的,他的学生?”

    萧玉宸愣了一瞬,然后答:“没有,也没有听说方大儒有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学生啊。”

    “哦,我就是问问。”唐书仪放下手中的茶杯,马上转移话题说起了其他事情,萧玉宸对她之前的问话没有多在意。

    唐书仪则是猜测,书里的男主,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来上京。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转眼又过了几日,梁健安要在午门外被当众斩首,唐书仪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,都没有去看。下午,赵管家来报,二皇子亲自给梁健安收的尸,梁家人都去了,不过孟秀珍没有去。听说孟秀珍搬到了东城安霓巷的一个宅子里。

    唐书仪听后嗯了一声,算是知道了。然后她递给赵管家一个拜帖,让他送到逍遥王府。之前在崇光寺碰到太妃时,太妃邀请她有空去王府坐坐,后来发生了好些事情,就没有去。现在事情解决了,可以去探探口风了。

    赵管家拿着帖子走了,一个多时辰后来回复,“太妃身边的太监见了老奴,说太妃听说您要去拜访很高兴,等着您去呢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嗯了一声让赵管家离开,她在心里想明天过去时候带着萧玉珠一起,然后又让人开库房,从里面选了几件不是特别贵重,但很别致的东西,作为明天的礼物。

    用过晚膳,她又跟萧玉珠讲了逍遥王府的一些情况,还说了一些注意事项。第二日用过早膳,母女两人就坐马车前往逍遥王府。

    逍遥王作为先皇宠爱的儿子,王府的地理位置自然是极好,就在皇宫的旁边。占地面积也极大,马车从王府围墙的一端到王府的大门,走了有一刻多钟。

    下了马车,就见一个面白无须五十多岁的太监,一脸笑得在王府大门旁的角门立着,见到唐书仪马上迎了上来,边行礼边道:“从崇光寺回来后,太妃念叨您好几次。”

    这是太妃身边的大太监毛广全。

    唐书仪一手牵着萧玉珠,脸上笑着道:“本想着早来拜见太妃的,谁知家中有事耽搁了,劳烦太妃挂念了。”

    毛广全心里说可不就是家中有事吗,梁健安都被斗死了。但他脸上却是一点不显,还说:“太妃知道您忙。”

    作为太妃身边的大太监,上京发生的事情,毛广全自然一清二楚。二皇子和大皇子这次的争斗,背后有永宁侯府的影子,上京很多权贵都猜到了,毛广全自然也明白。

    第112章 一杯敬朝阳,一杯敬月光

    唐书仪牵着萧玉珠,跟毛广全寒暄了几句,就坐上了王府早就准备好的轿子,从侧门进了王府。

    透过窗子,就见路过之处亭台楼阁、水池溪流错落有致,叠嶂的假山与竹林交相呼应……

    唐书仪再次赞叹,这逍遥王生前定是个风雅又懂得享受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