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 - 经典小说 - 丧夫后,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在线阅读 - 丧夫后,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 第57节

丧夫后,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 第57节

    轿子走了半刻多钟,在一个大气中带着清幽的院落前停下,毛广全弯腰挑开轿帘,笑着道:“侯夫人,到了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牵着萧玉珠出了轿子,低头看向她,给她一个不用害怕的眼神。萧玉珠朝她笑了笑,明媚爽朗。唐书仪见状放了些心,然后跟着毛广全进了院子。

    萧玉珠脊背挺直,目不斜视,迈着不疾不徐的步子往前走,她是真的没有紧张。以前她皇宫都进过,不过那个时候父亲还在世,就是宫里的那些人,见到她也是客客气气的。

    现在即使父亲没了,但有母亲在身边,她也不怕。

    毛广全跟在母女俩身边引路,心里不住地赞叹这母女俩的气度。母亲雍容华贵,隐隐还透露着强大的气场。女儿小小年纪,但不骄不躁,从容不迫。

    在他心里啧啧赞叹时,一个面容和蔼的嬷嬷迎了上来,她先向唐书仪行礼,“侯夫人安好。”

    这是太妃身边的贴身嬷嬷,刘嬷嬷。

    唐书仪笑着让她免礼,刘嬷嬷又朝萧玉珠行礼,“小姐安好。”

    萧玉珠忙躲了下,嘴里说:“不敢受嬷嬷的礼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也道:“她小孩子家家的,没那么多礼数。”

    刘嬷嬷笑着起了身,“太妃在屋里等着您呢。”

    “劳烦嬷嬷带路了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牵着萧玉珠的手,跟在刘嬷嬷身后进了屋。就见大气清雅的厅堂中央,嘉舒太妃一身深褐色居家长袍坐在那里,虽五十多岁了,但素雅可亲。她的下首,坐着一对母女,与嘉舒太妃有几分相似,想来就是太妃寡居的jiejie和她的女儿了。

    唐书仪带着萧玉珠朝嘉舒太妃行礼,但腰刚弯下来,就听嘉舒太妃道:“行了,我这里没这么多礼数。”

    这时,太妃jiejie母女向唐书仪行礼,又是一阵寒暄。然后太妃朝萧玉珠招手,萧玉珠笑着走过去,嘉舒太妃拉着她的手坐在自己旁边,问她平日在家里做些什么,喜欢什么之类的话。

    萧玉珠规规矩矩地答了,后来见太妃和蔼,就放大了胆子,说了不少平时有趣的事儿,如跟萧玉铭吵架,去唐国公府看猴子之类的。

    太妃听了她那些童言童语,脸上一直挂着笑。后来还跟唐书仪讲,“你把这孩子养得真好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则一脸无奈,“在家里也淘得很。”特别是跟萧玉铭打架的时候,真是让人头疼。

    “小孩子这样才好,也不能太拘束了。”太妃说着摸了摸萧玉珠的头,跟立在一边的刘嬷嬷说:“我记得库房里有套东珠头面,正适合这么大的小姑娘,你去拿过来。”

    萧玉珠听了她这话,看向唐书仪,不知道这东西该不该收。唐书仪笑着跟她说:“还不快谢谢太妃。”

    回头给太妃送些价值相当的东西过来就是,现在推脱倒显得小家子气。

    萧玉珠起身朝太妃行礼道谢,太妃又拉着她坐下,她是真的挺喜欢这孩子的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太妃和唐书仪以及太妃jiejie母女,聊一些家常,不过整个过程太妃都拉着萧玉珠的手,让她坐在自己旁边。

    唐书仪今天过来是带着目的的,所以不一会儿,就把话题引到了,逍遥王的那座名为湖光榭的宅子上,“我一直觉得朗月湖景色宜人,就想在那里买所宅子。那天去看了看,被一座宅子吸引,后来才知道那宅子是王爷的。”

    提到了逍遥王,太妃脸上带了些哀色,他道:“他那人喜享乐,当初也是看着朗月湖的景色宜人,说对着月光饮酒赏景,定是不一般的滋味,就在那里建了个宅子。谁知他一次也没有在那里对着月光饮酒。”

    听太妃如此说,唐书仪忽然想起了前世听到的一句歌词:一杯敬朝阳,一杯敬月光,唤醒我的向往,温柔了寒窗。

    心里叹息一声,嘴上说:“抱歉,让您伤心了。”

    太妃摆手,“人去了就是去了,我就是不提也是一样。不过那宅子还是给他留着吧。”

    这是不会卖宅子的意思,唐书仪有心理准备,所以也没有失落,就笑着转移了话题,大家又聊起了家常。转眼到了午膳时间,唐书仪和萧玉珠又在王府用了午膳才回家。

    回家的路上,萧玉珠跟唐书仪说:“我觉得太妃今日虽然看着挺开心的,其实她应该不开心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这么说?”唐书仪问。

    萧玉珠想了想,也想不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,就道:“就是感觉,感觉她没有表面表现得那么开心。

    唐书仪摸了摸她的头,小孩子就是感知灵敏。

    她道:“太妃应该还没有从失去儿子的伤痛中走出来。”

    萧玉珠皱了下小脸,似模似样地叹口气,“我有时候也想爹,但也不能一直想他啊!娘你也一样,偶尔想一想爹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唐书仪道。

    但有些事情,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。前身就是因为对萧淮思念过深,才香消玉殒的。太妃在后宫那个地方挣扎多年,应该是一直以儿子为支柱。后来这个支柱忽然没了,那种痛苦,估计也只有她本人知道是什么滋味了。

    而此刻逍遥王府内,太妃的jiejie席氏,正在跟太妃打听永宁侯府的事情,太妃一听就知道她心里想的什么,神色淡淡地道:“侯府世子虽然退亲了,但再说亲事家世也不会低了,你就别想了。”

    席氏和她的女儿崔语兰脸都有些涨红,但就听太妃又道:“世家大族结亲,尤其是长子嫡孙的亲事,都是慎重又慎重的。当初永宁侯府跟吴家定亲,是因为那吴二小姐的外家是张家。张家出了个大儒,而永宁侯世子喜读书,张家可以给不少助力。

    我们虽说是王府,但承允去了,我们王府就是个空壳子。且,就是他还活着,也不会让家人与上京权贵结亲。”

    逍遥王名李承允。

    第113章 陆家

    嘉舒太妃并不想让崔语兰在上京找人家。上京的权贵之间盘根错节,她们又势单力薄,不合适。

    但席氏母女并不这么想,席氏听了太妃的话后道:“我没有想让语兰配侯府的世子,侯府不是还有个二公子吗,跟语兰正好年龄相仿。”

    太妃叹口气,道:“谁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打算,那二公子是侯夫人亲生的,她自然会为他好好谋划的。你想想,大公子能袭爵,侯夫人定然要给二公子谋个好前程,他的亲事也绝对不会简单了。”

    席氏脸上带了落寞,她想让女儿在上京找个好人家,才带着女儿投奔meimei的,但到了上京才知道,这上京的权贵结亲,里面的门道太多了。

    太妃见她这样,也有些于心不忍,轻声劝道:“大家族里的日子并没有你想得那么好过,倒不如在安州找个不错的人家。父亲兄长他们都在安州,能帮衬你们。”

    嘉舒太妃出身安州,现在她的兄长任职安州知府,其他兄弟也在安州境内任职,可以说安州是席家的大本营。崔语兰在安州找婆家,绝对能找个当地的大家望族。

    但席氏听了太妃的话,却没有说话,这是还是想让崔语兰在上京找人家的意思,太妃见状也就不再说了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,当然最后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。

    她们想一直待在上京就待着,无非就是多两个人的花销,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唐书仪这边回了侯府,就开始盘算再找合适的位置开会所,不过她也不是很急,实在不行的话,就买块地自己建。

    过了两天,她找了个名目,给嘉舒太妃送过去一套汝窑青花茶具,价值与太妃送萧玉珠的东珠头面相当。

    太妃收到那套茶具后,不由地跟身边的刘嬷嬷说:“这永宁侯夫人是个妙人。”

    刘嬷嬷笑着道:“老奴听说,永宁侯在世的时候,两人甚是恩爱。”

    太妃又想到萧玉珠,叹口气说:“当初我让承允成亲,若是怕上面那位忌惮,就找个小门小户没有家世的女子,这样也能留个后。他却说,娶了妻生了子,以后他不在了,留下孤儿寡母的日子也艰难。他是早就猜到有那么一天了。可他就不想想,他若是能有个一男半女的,我活着也有个希望不是。”

    说到最后,太妃又红了眼眶,刘嬷嬷连忙在旁边劝。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天越来越冷,这日上京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。萧玉珠看着外边的银装素裹,开心地跟唐书仪说:“娘,我们去堆雪人吧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看着那纯洁如无垢的白色世界,心情也很好,就点头说好。

    “让人把乐儿表姐也叫来,我们一起堆雪人。”萧玉珠没有忘了自己的小伙伴。

    唐书仪自然没有不允的,打发人去国公府接人,然后道:“今日午膳可以在园子里吃锅子,赏着雪景吃着热腾腾的锅子,又俗又雅,美哉!”

    萧玉珠听后拍手称好,还提着裙子边往外边跑边说:“我去告知大哥二哥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摆手让她去,她则让翠云去厨房,让他们准备午膳用的东西,又吩咐人收拾园子里的花亭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萧玉珠带着人来了,不仅有萧玉宸和萧玉铭,还有关宜年和严五、齐二。大家兴致都很高,唐书仪与一众人一起去了园子。刚到一会儿,唐安乐来了,跟她一起的还有唐三公子和唐四公子。

    唐书仪看着这一大群人,笑着让人去厨房告知他们,多准备些食材,人多。

    萧玉珠和唐安乐以及萧玉铭、严五、齐二、唐四公子一起堆雪人,萧玉宸和关宜年、唐三公子对着雪景吟诗作赋。唐书仪则带着翠竹翠云,剪了梅花坐在燃了炭的亭子里插花,大家各忙各的,好不热闹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雪人堆好了,萧玉珠跑到萧玉宸身边,拉着他让他给雪人做首诗,萧玉宸哭笑不得,但还是想了一会儿道:“手捧雪球作小友,舞动身姿逞真伪。屑屑雪花飞绕你,翩然起舞百千回。”

    萧玉铭、齐二他们几个学渣,听到后就拍手叫好,关宜年和唐三公子则在旁边品评这首诗。唐书仪边插花边跟翠竹翠云讲,“我们家大公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。”

    翠竹翠云听了都在旁边笑。

    很快到了午膳时间,唐书仪让人把亭子用屏风隔开,一边放一个锅子,男女分席而食。

    置身暖融融的亭子里,面对着热气腾腾的锅子,看着亭外被白色包裹的假山、苍竹、花台水榭……这种反差感,让人说不出的爽快。

    用过午膳后,唐书仪觉得有些乏了,就起身回去休息,让一帮年轻人在这边玩儿。刚进了屋,换了身衣服,就有人来报,说关有根夫妻来了。

    唐书仪听后一愣,这大雪的天两人从西山赶过来,应该是出了事,就连忙让人进来。

    关有根夫妻俩一脸风尘仆仆的样子,脸颊鼻子都冻得通红。唐书仪让人给他们上了热茶,问:“可是出了事?”

    夫妻俩听了她的话,都一脸难色,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样子。唐书仪见状道:“都是自己人,有话你们说就是。”

    关大嫂犹豫了一瞬,道:“是陆婶子娘家兄弟家里出了事,人命关天,正好被我们碰上了,就想着来求求您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有些懵,这位陆婶子是谁?

    关大嫂见状跟她解释,“老侯爷在村里娶的妻子姓陆,我们都喊她陆婶子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一愣,问:“是陆…是他们有消息了?”

    这个他们,指的是村里的萧家人,关大嫂也明白,但就见她摇头道:“没有陆婶子他们的消息,陆婶子娘家兄弟一家,当初也跟他们走丢了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点了下头,问:“那是出了什么事?”

    关大嫂叹口气,讲道:“陆婶子娘家兄弟一家,前几年在上京外二十里的舟山村落了户,一家子十几口人过得不容易,还好他们家有头牛,能赶个牛车来回拉人挣些钱。谁知前几日,他们家大孙子赶车带人来上京,在城门口跟一辆马车撞上了。”

    “把人给撞伤了?”唐书仪问。

    “不是,”关大嫂摇头,又道:“那马车里坐着的人,怀里抱着一个花瓶,那牛车一撞她没坐稳倒了,花瓶摔出去…碎了。他们让赔那花瓶,陆家大孙子咬咬牙说赔就是,谁知那人说那个花瓶价值好几百两。这把他们一家人都卖了,也换不来几百两银子啊!最后那人报了官,陆家的大孙子被抓进了大牢。”

    “那陆家人怎么跟你们碰上了?”唐书仪又问。

    关大嫂:“昨儿,我家老头子来上京买东西,在城门口撞见了。”

    这时关有根开口说:“我跟陆家老大小时候一起玩儿,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能认出来。看他们急得团团转,被撞得那人好像是什么大官家的人,没办法了,我们想着过来求求您。”

    唐书仪沉默了一瞬道:“陆家的人来了吗?”

    “来了来了,在侯府外边呢。”关有根忙道。

    唐书仪扭头跟翠云道:“把人领进来吧,问问撞的是哪家,大不了赔他们银子就是。”

    ps:老侯爷参军前在家里曾娶妻,那妻子姓陆,就是文中提到的陆婶子。也就是说,老侯爷娶的第一个妻子的娘家兄弟出了事。

    关于老侯爷之前娶妻的事情,后面会详细讲。怕大家不明白,解释一下。

    第114章 只能说造化弄人

    唐书仪让翠云和关有根夫妻一起去大门口,接陆家女眷进来,又让人去告知萧玉宸一声,让他在前院接待陆家的男客。

    园子里,萧玉宸听到来人跟他说陆家的事情就是一愣,他知道老侯爷之前在乡下娶过一个妻子,后来听说死了,这才跟他的祖母成亲的。没想到,现在冒出了老侯爷那位妻子的娘家人。